我是首富的亲姑姑[年代文] 第304节
一部分人被当局安置在调景岭难民营。 一个荒凉的、偏僻的角落,以前叫吊颈岭。 成立难民营后,改为调景岭。 无论曾经多么风光显赫,在这里,人人都是难民,全靠拳头说话,以至于调景岭变成一个弱rou强食、腥风血雨的世界。 优胜劣汰,人之常情。 有些人不服输,集合骨干精英,仗着骨子里的狠劲儿,打下自己的地盘,成立地下社团,从事各种不法行为,令当局十分头痛。 在一座木板屋前,拿着《明珠日报》,识字的读给不识字的听,惹得一个青年抹眼泪。 “没想到会有人写我们的故事。”他是幸存的天府军,不是第一批,辗转待过好几个部队,经历过大大小小十数个战事,但现在却回不了家了。 和他来自同一个省份的,极少。 湘籍最多,鄂籍次之,接着是粤、苏等地的人。 抱膝坐着听人继续读报纸,声音抑扬顿挫,“日寇不灭,绝不返乡!” 天府籍的青年哇一声哭出来:“我想家!想我家的柿子树!想我家的老黄狗!也不知道送我们五兄弟入伍的爹娘祖母还在不在!” 鬼子已被赶出去,他为什么流落到这里难以回家? 一个老人朝他招手,把他叫到一边。 “七叔,你叫我干什么?”青年用着不纯正的国语问他。 七叔小声说:“你不是想家吗?你去大明电影公司,就是拍《杨贵妃》和《刀客》的那个电影公司,我听说那个电影公司找了好几个你们那边的老兵讲述经历,教他们的演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