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
。 什么债?人情债! “收吗?”沈家良糊了一把脸,家里的钱由彭小燕管,收不收她说了算。 “收吧。”彭小燕叹气,潘中菊一番好意,他们能不收么,“记账,以后我们有一笔还一笔。” “哎!”沈家良翻出记账本,重起一页写下日期:某年某月某日,收到潘大娘三十元,米面若干,鸡蛋十个。 记账本的前面是他们在老家时借的钱,谁两毛谁一块,加起来一共四十八块五毛,不算建房子,他们夫妻至少要还两年——长栓的病是长期开支,他们年尾能否有结余尚且是个未知数。 无论怎样日子得往下过,沈家良吹了煤油灯,掀被子在床上躺下:“安心睡,船到桥头自然直,像潘大娘说的,这坎,我们总会跨过去的。” 天蒙蒙亮,早起惯了的沈家良穿衣服起了床,他拿着鸡蛋和大米到对面搭锅,乡下人家早饭都吃得早,杨桂强把沈家良给的米倒了一半进米缸,两个大人一个小孩,八两米绰绰有余。 沈家良叫杨桂强全拿去:“不能白用你们的柴火。” “柴火值几个钱?”杨桂强将米袋子朝沈家良一扔,“搭锅算柴火费,我成啥人了,你想害我爸甩烟杆子抽我呢?” 杨三爷敲敲烟杆:“小沈呐,你这样不行啊,既然在我们困山村落了户,你就得打心眼里把自己当困山村的人,同村之间要守望相助,懂不懂?” “我晓得了三爷。”沈家良长了脑子,他听懂了杨三爷的弦外之音,默默系紧了米袋子。 早饭的炊烟融入了清晨的雾气之中,山林秋冬多雾,浓时伸手不见五指,今儿的雾薄,吃过早饭便散尽了。沈家良在村口等到了上学的小孩们,村里到公社的路他只走过一次,贺岱岳叫他和孩子们一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