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宅书屋 - 综合其他 - 重回六零之小村医在线阅读 - 第224章

第224章

沈家良买回了炉子和瓦罐,然后上山砍了一捆柴火,夫妻俩煮了红薯稀饭配杨三爷家送的咸菜疙瘩,吃得虽然寒酸,但内心无比的满足。

    自此沈家良一家三口在困山村安定下来,老院子的空房他们能住到开春,沈家良计划年后建房,每日收了

    工和彭小燕挖土打泥胚,

    等攒够了再请几个人帮工,

    他们人少,不用修大屋,尽可能减少建房的花销。

    日子越来越有盼头,彭小燕打泥胚时格外起劲,即使累得胳膊酸疼,也不喊一声苦。

    “你们这泥胚不行,太脆了,雨一淋就坏,建成了房子咋住得了人?”打泥胚的第一天,杨三爷背着手转了两圈,边看边摇头,“不行不行,你们完全是瞎搞嘛。”

    “啊?不行?”沈家良无措道,他以前没打过泥胚,“泥胚不是把土加水和匀扣进模子吗?”

    “胡说八道,我老头活了快七十年,从未见过哪家这么打泥胚的。”杨三爷一脸的不认同,“打泥胚的土得用粘性大的黄土,观音泥你晓得不?”

    “晓得。”闹饥荒时沈家良用观音泥充过饥,小小一团,饱腹感极强,吃下去半天不带饿的,同样没法消化,后来队上接二连三有人因吃了观音泥被活活憋死,沈家良吓坏了,宁愿饿着肚子硬抗,如今提到观音泥仍心有余悸。

    杨三爷告诉他们,观音泥加小麦杆,打出来的泥胚最为结实耐用,要盖房子,是万万不能图省事的。

    沈家良当即扛着锄头到杨三爷指的山头挖回了一担担观音泥,挑去粗颗粒,反复踩踏,彭小燕把稻草剁巴掌长的小段,理论上小麦秸秆比稻草杆合适,然而小麦五月份收割,秸秆早进了家家户户的灶台,只能退而求其次以稻草杆代替。

    长栓体谅